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

搶救張阿丁宅捐款徵信及連署人數報告[2011/04/20]

感謝您對搶救張阿丁宅行動的支持,以下是截至2011/04/20的捐款明細和連署人數報告:

捐款者請來信或來電告知,以便提供捐款收據給您,謝謝! 

日期 存入 支出
捐款人代號
4月6日 1000

開戶
4月11日 1000

3**14
4月11日 2000

2**00
4月13日 2000

3**18
4月14日 3000

葉芷柔
4月14日 3500

許瑞君
4月14日 3500

李育琴
4月20日 30000

左錦珠
 
捐款總額:46000元


連署人數統計: 
網路連署  http://is.gd/vDs9gT
連署團體數:23   看完整名單
連署人數:120   看完整名單


FACEBOOK連署 http://on.fb.me/gVqXry
150人  看連署名單


大家繼續加油!幫忙捐款或加入連署:
戶名:屏東縣茄冬文史協會
銀行:華南銀行佳冬分行
帳號:813100143428
捐款徵信聯絡方式 e-mail  scda98@gmail.com, 08-7789395
網路連署  http://is.gd/vDs9gT
FACEBOOK連署 http://on.fb.me/gVqXry

佳冬張阿丁宅 鄉親連署搶救/客家新聞

【潘成旺 屏東佳冬】

屏東縣佳冬鄉老街的張阿丁古屋日漸頹圮,不過房屋部分產權早已被張家後代抵押給銀行,以致無法進行維護,地方文史工作者透過募款發起搶救行動,要趕在雨季來臨前,籌到足夠購回產權及修復的善款將古屋保留,並改建成社區營造中心。

茄冬文史協會理事長 陳賜福:「如果這個地方拆掉的話,整個老人家傳統的,歷史記憶將不復存在。」

翻開屏東縣文化處所整理的92年度屏東縣歷史建築清查計畫,張阿丁宅建築年份不詳,根據佳冬文史工作者田調結果,這棟房子有上百年之久,是佳冬唯一一座雙層傳統建築樓房,更是當地保存最完整、歷史最悠久的商樓代表。

張家後人 張菊蓮:「小時候的印象是很熱鬧,因為它有全村第一台電視,所以它那邊就很寬敞,所以就會很熱鬧,大人小孩會聚集。」

深耕永續發展協會 許瑞君:「它是一堂二橫的客家夥房,這個夥房比較特別的是,它的規模格局很小,它所代表的意涵是,它是具有商業行為,跟住宅功能的傳統住宅。」

曾經風光一時的張阿丁宅,這幾年經歷風災和地震的摧殘,尤其是2樓土磚建築部分,因為淋雨造成坍塌,當地居民相當憂心,這樣的老建築再不搶救,就會整棟毀壞。

張家後人 張菊蓮:「很少有這種東西很難得,在我們還小的記憶來說,真的很快樂沒憂愁,你看那些建築,用磚塊一磚一瓦砌成,完全沒有鋼筋水泥。」

張宅因地利之便,見證了清末冬根路商街交易的輝煌,對於佳冬人而言,質樸傳統的紅磚建物,更是佳冬客庄聚落常民文化的代表建築體之一,看著具有意義的建築頹圮,佳冬鄉出身的醫師曾貴海等人發起了搶救行動,但是這樣的「搶救」,卻得面臨諸多考驗。

深耕永續發展協會 許瑞君:「因為如果要申請歷史建築的話,據我所知,應該是產權要先處理,所以為什麼乾脆要把產權買下來的原因,也是這個原因,因為當初它的牌子上,都掛張 阿丁的名字,我們基本上大家都稱張阿丁宅,可是這件事,好像也讓家族的有些人士都覺得心裡不是很舒服,因為他覺得這房子不是只有他單獨。」

對於民眾自發性的搶救古宅,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資產科長曾龍陽表示,根據文資法規定,房子要被列為歷史建物,必須獲得所有權人同意,以避免日後的爭議發生,也因此地方文史工作者發起張阿丁宅搶救行動,首先要先買下所有權。

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資產科長 曾龍陽:「如果他所有人產權的問題,沒有辦法釐清的話,他做任何事情都會產生疑義,因為他不是全部的所有人,他的處分權不能達及全部,如果有人不同意的話,就會產生紛爭了。」

茄冬文史協會理事長陳賜福表示,希望透過連署,讓公部門聽到民眾聲音,盼趕在雨季前,先修復古屋受損部分,接著將建築整理成為社區營造中心,提供遊客或鄉民更多的文化及旅遊資訊。  (2011-04-20)

佳冬歷史聚落林立 客庄代表性景點/客家電視

【潘成旺 屏東佳冬】

屏東縣佳冬鄉在六堆中屬於左堆,也是台灣最南端的客家鄉鎮,當地有許多歷史聚落,東有縣定古蹟蕭家老屋及步月樓、西臨西隘門、南接楊家祖祠,北邊 則是羅家理學堂與湧泉池,周圍還有許多遺跡,這些歷史建物都受到政府的維護,相對於位在聚落核心的張阿丁宅,因為產權分散,導致不具備古蹟或歷史建物的身 分,整修只能靠地方自力救濟。

由民間自行修復的楊氏宗祠,去年完工後重新開門啟用,宗親高興地進入參觀,楊氏宗祠曾在民國84年間,因為拓寬馬路工程而面臨拆除命運,尤其是全台唯一的太極池更可能就此消失,經過縣政府與楊氏宗親的奔走,總算保住了楊家的精神象徵。

楊氏宗親 楊景謀(99.11.20):「今天這樣做好了,不只是楊家的事情,我們佳冬鄉我們客家文化,一個很寶貴的文化財保留下來。」

楊氏宗祠雖然只有80幾年的歷史,但是它具有典型客家祠堂建築特徵,前方太極池,更是台灣建築中所罕見,所以被列為縣定古蹟,但相對擁有百年以上 歷史的張阿丁宅,卻因年久失修,殘破的建築一直不受重視,想要維護還得靠地方四處奔走,所以地方居民希望將張阿丁宅列為歷史建物,讓公部門加以保存。

深耕永續發展協會 許瑞君:「佳冬人來講,它是大家心裡情感的中心,在那個街角大家捉迷藏、跑來跑去,所以說其實在建築上以及地方居民的心裡,其實它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」

屏東縣文化處文化資產科長 曾龍陽:「我說價值是科學、文化、歷史、藝術四個價值面來說,但是被認定為文化資產,可能一時囊括了好幾個面向,歷史價值的功能性可能,會遠大於前面四個價值性。」

面對瀕臨坍塌邊緣的情感中心,地方居民希望政府及民間共同投入,搶救張阿丁宅的行動,就公部門的說法,張阿丁宅不是歷史建物,目前無法提供具體的協助,不過文化處也指出,但若產權所有人對於該建築有保存的集體共識,文化處將提供修復時的相關協助。

屏東縣文化處文化資產科長 曾龍陽:「第一個就是在技術上的協助,第二個就是,整個工法跟材料的選擇。」

居民表示,佳冬鄉是屏東的古蹟之鄉,保存著楊氏宗祠、蕭家古屋、蕭家洋樓等古蹟,有公部門的維護經費挹注,也有像張阿丁宅這樣岌岌可危的歷史建築 物,在地民眾也指出,目前張阿丁宅的產權,由張家後人、債權人及債權銀行共同持有,地方文史工作者估算,解決產權爭議的經費,須籌募200萬元左右,若地 方人士自力救濟,完成張阿丁宅修復工作,也將為被譽為古蹟之鄉的佳冬,再添一段佳話。  (2011-04-2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