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

張阿丁宅簡介

 類型
民宅/客家夥房/一堂二橫有圍牆
位置
佳冬鄉佳冬村西邊路1號(冬根路與西邊路交界處
年代
不詳(約百年,依訪談口述內容約在1910年間)
創建人
張阿丁家族所有
歷史沿革
原為張阿丁家族所居,張氏已歿,其後人也已搬出張宅。

主體座向
坐東朝西,偏北30
空間格局
三合院格局,堂屋正身為二層樓三開間;左右橫屋為一層樓,各有一間房間,門樓為主要之入口。
構造方式
建築物最下層為亂石砌卵石牆基,以穩定結構,再上泥灰。牆體上方為土角牆,再以紅磚貼面,乃是金包銀。(斗子砌為閩式用法,可能非此法),屋架為木構造與磚造混合。
外觀特徵
  外觀為二層樓傳統建築,然第二層樓較為低矮,應為傳統商家之庫房,此種建築形式,有別於佳冬傳統之建築,別具特色。
  硬山型式的屋頂,搭配紅瓦,堂屋一二樓之壁體為斗子砌,馬背山牆為金形,牆面並設置有一字型鳥踏及開窗,間有脊墜作裝飾;步口檐廊有落柱且延伸至二樓。
  門樓兩側之壁體開設書卷型竹節窗,二樓窗戶則為木條窗,以奇數為列。樓上四柱頭都有土犀頭裝飾,但現已看不清彩繪泥塑裝飾圖案。
  建築風格:整做夥房為傳統式建築風格。如以風格推斷創建年代,以佳冬日治時期興建的其他一層樓夥房或兩層樓樓房風格相較,則張宅的創建年代可能略往前推至約1900年前。
內部特徵
室內壁體及棟架破損嚴重。
其它
  位置特殊,應屬街屋功能。但以百年前能興建兩層樓之傳統建築街屋,顯示屋主當時至少為中產以上階級。
  使用功能為水產店面,此在客家市集中並不常見,顯示冬根路近百年前應是非常熱鬧的商街。
現況
門樓與左右橫屋之山牆面與面前道路緊鄰幾無緩衝空間,轉角處設置界石,左橫屋最尾間推測應為避開道路截角而修改為目前之形式。宅屋內棟架毀損嚴重,外牆及室內粉刷多處剝落,目前宅屋受棄置無人居住,債權質押中。
價值
張宅具備歷史建築之特色,座落冬根路老街,與西柵門兩相襯托,發人思古之幽情。根據地方耆老的描述,往昔此處,是傳統水產(蛙、鱉、鱔魚…等)的販賣空間,考其屋內格局,應有相當可信度。可見,張宅不但是往日聚落商業景況之見證,其建築形式特殊,更是聚落生活機能之絕佳註腳。



賴福林老師建議:
張阿丁家位於佳冬聚落古巷中之轉角位置,屬於常民建築(庶民建築),在建築技術、建築裝飾技藝或建築樣式上,均無法稱有代表性之文化資產,建築本體就是代表常民文化。但是在特色上是其位置與記憶屬性,以位置而言這棟建築位於巷弄之轉角處,符合所謂地標式之印象,在聚落資產地圖中扮演極重要之角色,若是消失會對聚落空間產生極大之空缺無法彌補。以記憶而言,轉角位置是住民及外來者最容易記憶與懷舊之處,若不保存會對聚落居民之成長印記及參觀者之聚落印象,都會產生遺憾。

【考量處理方式】
  • 修復經費粗估:屋面修復+檁木抽換以80m2約24坪估算,大概要120-150萬。因為建築沒有文化資產之身分,所以無法自文化處申請,只能從客家事務處提計劃案,但要提計劃案先需解決產權問題。
  • 處理產權所需之金額:銀行是否已提出確認之最低金額?是否有把握可以募得足額之金額?有否可能以租賃方式處理?
  •  處理產權之主體:若是要以募款方式處理,30坪每坪約3-4萬可能需要100萬吧。產權要登記給誰?以團體為對象較為合適,甚至買下來捐給公部門去維護與管理,也是可以考慮的方式。
  • 社區再利用之模組:佳冬聚落感覺在核心地帶一直無法形成氣候,跟缺乏據點有關。蕭家的知名度太強,也未有成為聚落核心的感覺,附近地區感覺有成配角的感覺。若是蕭家有意願可以形成聚落社區營造核心,當屬上乘,若有困難則需另起爐灶,這時張阿丁家就是個很好的點。
【臨街商樓、佳冬少見、工法為一般傳統工法、未來再利用的可能性,顯示居民的共識程度,將是此屋能否順利保存的重要關鍵。】


李允斐老師
緊急搶救—搭鋼篷
未來活化利用—未來樓版處理
未來—文史協會進駐,成為社區導覽據點或自力打造工作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